财务报表分析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项目 | 定义 | 解释 | 趋势 |
---|---|---|---|
营业收入 | 总收入 | 这就是公司的“进账”,相当于你开个奶茶店,一天卖奶茶收进的钱,先不管成本和开支,口袋里先装的钱。 | 如果持续上涨,说明公司“生意火爆,门庭若市”;如果下降,那可能“奶茶没人喝,得赶紧找新口味了”。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公司在扣除所有成本、费用、税费后的最终利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部分。 | 普通股股民挣的钱 | 如果这一数字上升,意味着公司为普通股股东创造的价值在增加,股东们的投资回报潜力更大(比如可能带来分红或股价上涨)。 如果这一数字下降,可能意味着公司盈利能力下滑,普通股股东的投资回报受到影响(例如分红减少或股价承压)。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剔除一些偶然性、一次性的收入或支出后的净利润,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的真实盈利能力。 | 别被“中彩票”迷惑了,主要看你奶茶店每天正常卖奶茶赚的钱,不算你偶尔卖奶茶桶、二手冰箱赚的外快。 | 上涨表示“奶茶口味稳定,好评如潮”;下滑则可能是“靠卖杂货撑门面,主营业务有点虚”。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之差,体现公司“造血”能力。 | 每天卖奶茶收的钱减去买奶茶原料、付工资和水电的钱,手头上实际能攥住的现金。 | 越多越好,说明“现金流健康,随时有钱买新锅新料”; 现金流量表是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所以会受到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影响。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公司赚到的净利润分摊到每一股上的收益。 | 就像你和小伙伴一起合伙开奶茶店,年底一算账,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奶茶红利”。 | 增长意味着“投资有回报,合伙人笑开花”;下降则是“喝了半天奶茶,杯子里没剩啥了”。 |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 考虑了可能影响股本的潜在股份(如可转债、期权等)后的每股收益。 | 如果奶茶店可能会多出几个新合伙人(增发股票),你能分到的“奶茶红利”可能会被稀释,最后每人只能分到“半杯奶茶”。 | 差别不大说明“分奶茶的人没变多”;如果稀释后大幅降低,可能“奶茶店新股东越来越多,你的奶茶快喝不着了”。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公司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衡量公司利用股东资金赚钱的能力。 | 合伙人投的钱,公司是用来“开新店赚更多”,还是“攒着发工资”,这个比例越高,说明钱“花在刀刃上”了。 | 上升表示“资金用得妙,赚钱赚得俏”;下降则是“钱生钱的本事不行了,可能闲钱躺银行里睡大觉”。 |
总资产 | 公司拥有的所有资产的总和,包括现金、房产、设备、库存等。 | 奶茶店的“家底儿”,不管是冰箱、收银机还是存货的珍珠、茶叶,都算在内。 | 资产增多可能“奶茶店越开越大”;减少则是“家底儿有点亏空了”。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 公司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净值,归属于股东的部分。 | 奶茶店所有家当(资产)减去欠的房租和水电费(负债),最后真正属于合伙人的“奶茶店净身家”。 | 如果增长,说明“奶茶店越来越值钱”;下降则是“可能债务多了,合伙人身家缩水”。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项目 | 定义 | 解释 | 趋势 |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 | 公司出售长期资产(如厂房、设备、土地)时产生的损益,包括之前计提的减值准备被冲回的部分。 | 就像你开奶茶店,把老旧的奶茶机或者闲置的二楼仓库卖了,多卖点儿是“赚到了”,卖亏了就“心疼得慌”。 | 上升:可能是“断舍离,卖闲置物品回血”,但要小心公司是不是“卖房过日子”。 下降:一般影响不大,但如果持续卖资产仍然亏损,可能是“手头有点紧,卖啥都赔”。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确定的标准享有、对公司损益产生持续影响的政府补助除外) | 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但不包括那些与公司日常经营密切相关且能长期持续的补助。 | 有点像“奶茶店中了政府的消费券补贴”,偶尔的“天降红包”,但不是天天都有。 | 上升:可能公司“政策运气好”,但是公司自己的“造血能力”要关注,不能光靠补贴过活。 下降:如果补贴减少但公司利润仍然健康,那才是“真本事”。 |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 | 公司持有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动,以及买卖这些资产产生的损益。 | 就像奶茶店老板手头有点闲钱,炒了点股、买了点基金,有时候赚,有时候亏,看市场脸色吃饭。 | 上升:要小心公司是不是“不好好卖奶茶,改炒股了”,短期收益可以,但长期还是要回归主业。 下降:市场行情不好或投资失误,但这部分损益不稳定,不能作为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参考。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 | 公司之前认为可能收不回的钱(应收账款)又收回来了,于是把之前的坏账准备“还原”。 | 原本以为“有人欠奶茶钱跑路了”,结果人家又回来了,还清了账,你收回了“失而复得的奶茶钱”。 | 上升:公司“催债”能力强,回收了坏账,但要关注公司是否应收账款过多,是否存在“欠账不还”的风险。 下降:可能公司坏账回收能力变弱,但如果本身应收账款质量高,这一项减少反而是好事。 |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 公司日常经营之外的其他收入和开支,例如罚款、捐赠、意外损失等。 | 奶茶店遇到“意外之财”或者“飞来横祸”,比如天降广告费,或者赔了顾客医药费。 | 上升:收入增加可能是“额外进账”,但要看来源是否稳定;支出增加则要小心是不是“意外开支”过多。 下降:如果是支出减少,是好事;收入减少,则要评估是否影响整体利润。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 不属于日常经营活动的其他项目,例如企业合并、资产重组等带来的损益。 | 奶茶店偶尔“搞副业”,比如合并了隔壁煎饼摊,或卖掉了多余的奶茶店铺。 | 上升:可能公司正在“折腾”非主营业务,要注意是否是公司战略调整,还是短期行为。 下降:公司“折腾”少了,可能更专注主业,是个“沉下心”的好迹象。 |
减:所得税影响额 |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部分需要缴纳的所得税。 | 政府说:“你额外赚的钱,得交点税”,这部分就是“被税收咬走的奶茶钱”。 | 上升:如果公司非经常性收益高,缴税自然也高,问题不大。 下降:可能是公司非经常性收益减少了,或者享受了税收优惠。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 子公司中的少数股东在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中应得的部分。 | 如果你的奶茶店和朋友合伙开分店,那分店赚的钱,朋友该分的那部分就是这个。 | 上升:可能子公司非经常性收益提高,但也意味着“你一个人吃的奶茶少了”。 下降:如果公司整体收益稳定,减少反而是好事,“多喝两杯自己的奶茶”。 |
合计 | 所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合计值。 | 相当于你奶茶店“意外之财”加减乘除后,最后“赚到的外快”总数。 | 上升:可能公司在非经常性收益上有一手,但要小心“主业不行,靠副业撑场面”。 下降:如果公司主营业务稳健,这部分波动并不影响整体评价。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 非经常性损益本质上是“意外之财”或“意外开支”,它能影响公司当期利润,但不代表公司长期经营能力。 | 如果这部分收益过高,反而要警惕公司是否“主业不行,副业赚钱”。 | 对投资者来说,关注公司的“扣非净利润”更有参考价值,这能剔除这些“偶然性”影响,更准确地反映公司核心业务的真实表现。 |
资产负债表
项目 | 定义 | 解释 | 趋势 |
---|---|---|---|
流动资产: | 公司在一年内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可以变现或使用的资产,像是公司随时可以用的钱和可以迅速变现的东西。 | ||
货币资金 |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随时可以变现的资金。 | 公司“钱包里”的钱,随时可以买买买、付账单。 | 上升:现金充足,财务安全感满满。 下降:可能“手头有点紧”,需要关注公司是否面临资金压力。 |
结算备付金 | 金融机构用于结算业务的备付金,比如银行间资金清算时的准备金。 | 像是公司“在支付宝里充的余额”,用来转账、结算的预备金。 | 通常较为稳定,变动大可能是公司在进行大额结算或资金调度。 |
拆出资金 | 金融机构之间短期资金拆借,比如银行之间的“借你点周转”。 | 公司“借给朋友的救急钱”,过一阵就会收回来。 | 高拆出资金可能意味着公司“有闲钱”,但要小心是否主业“赚得不够,借钱找利息”。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公司为了短期交易(通常在一年内)持有的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 | 公司“炒股的小金库”,赚点“零花钱”。 | 上升:公司可能在“炒股”,但要看主业表现是否被忽略。 下降:可能公司“把股卖了”,回归主营业务。 |
衍生金融资产 | 公司持有的金融衍生工具(如期货、期权)的资产。 | “高级的赌桌筹码”,玩的是市场波动,比如“赌奶茶原材料会不会涨价”。 | 大幅波动要关注公司是否在“冒风险”,尤其是非金融公司如果衍生品过多,可能“奶茶店老板沉迷炒期货”。 |
应收票据 | 公司因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获得的商业票据,比如银行承兑汇票。 | “顾客没给现金,给了一张半年后兑的支票”。 | 上升:公司“收票多了”,要关注这些票据能否及时变现。 下降:可能公司现金流改善了,“不收票,直接要钱”。 |
应收账款 | 公司已完成销售但未收到的货款。 | “卖奶茶的赊账本”,别人喝了奶茶,还没给钱。 | 上升:公司可能“卖得多,但收钱慢”,注意坏账风险。 下降:回款效率高,“赊账的朋友都还钱了”。 |
应收款项融资 | 将应收账款质押给金融机构,提前拿到资金。 | “奶茶店把赊账本拿去典当行,先换点现金应急”。 | 上升:公司在“加速回笼资金”,可能是“手头有点紧”。 下降:公司现金流改善了,不再需要融资。 |
预付款项 | 公司提前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比如原材料预付费。 | “奶茶店提前交的钱,等着批发珍珠和红茶”。 | 上升:公司可能“备货多”,要关注是否库存压力大。 下降:可能公司“谨慎备货”,现金流更健康。 |
其他应收款 | 公司因非主营业务发生的应收款,比如押金、赔偿金等。 | “杂七杂八的欠账,比如邻居借了奶茶桶还没还”。 | 通常保持稳定,变动大可能公司有“特殊情况”发生,比如“临时借款或赔付”。 |
其他应收款 - 应收利息 - 应收股利 |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
存货 | 公司持有的用于销售的商品或生产中的原材料。 | “奶茶店的后厨库存”,包括珍珠、茶叶、杯子、奶盖粉。 | 上升:公司可能“存货压力大,销售慢”。 下降:要注意是否公司“断货了”或者“销售顺畅”。 |
存货 - 数据资源 | |||
合同资产 | 公司已完成的部分合同义务但未收到款项的资产。 | “给顾客做了10杯奶茶,顾客只付了5杯的钱,剩下5杯的钱还没到账”。 | 上升:公司可能“订单多,但收款慢”。 下降:可能公司“回款效率提升”。 |
持有待售资产 | 公司计划出售的资产,比如闲置设备、待售物业等。 | “奶茶店准备挂牌卖的旧桌椅”。 | 上升:公司可能在“出售资产回血”,要小心是不是“靠卖家当过日子”。 下降:公司可能“卖完了,手头没啥能卖的了”。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 |||
其他流动资产 | |||
流动资产合计 | 所有流动资产的总和。 | “公司手头的活钱+随时变现的东西的总数”。 | 上升:财务流动性强,公司更有“周转空间”。 下降:可能资金紧张,或者公司在投资非流动资产。 |
非流动资产: | 公司长期持有的资产,通常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像是公司“压箱底”的家当,短期内不打算变现。 | ||
发放贷款和垫款 | 公司发放的长期贷款或预付的资金,通常适用于金融机构。 | 公司“借钱给别人”,暂时收不回来,但将来能收利息。 | 上升:公司可能“有点闲钱,放贷赚利息”,要注意主业是不是受影响。 下降:可能公司“收回了贷款”,现金流充足。 |
债权投资 | 公司购买的债券、借款合同等长期债权投资。 | “公司买的债券或放出去的长期债”,像是“买了长期理财产品”。 | 上升:公司“更偏好稳健收益”,但可能短期流动性变弱。 下降:可能“收回投资,变现资金”,增强现金流。 |
其他债权投资 | |||
长期应收款 | 公司预期在一年以上收回的应收账款。 | “公司卖了大单,钱要慢慢收,比如分期付款的奶茶机订单”。 | 上升:公司“做大单子多了”,但可能回款周期变长。 下降:公司“加快回款速度”,或者“长期大单减少了”。 |
长期股权投资 | 公司对其他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比如参股、控股子公司。 | “奶茶店投资了隔壁煎饼摊,成为小股东”。 | 上升:公司在“扩大版图”,但要小心多元化是否影响主业。 下降:可能公司“出售了投资”,回笼资金或战略收缩。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 | |||
投资性房地产 | 公司持有的用于收租或资本增值的房地产。 | “奶茶店老板买了几间铺面出租,收房租”。 | 上升:公司在“做地主”,但要注意地产市场风险。 下降:公司可能“卖房套现”,或地产投资比重下降。 |
固定资产 | 公司长期使用的物质资产,比如厂房、设备、办公楼。 | “奶茶店的店面、榨汁机、冰箱、桌椅等固定家当”。 | 上升:公司“扩大生产,买设备”,是发展好迹象。 下降:可能“卖设备,收缩业务”,要小心公司经营是否遇到困难。 |
在建工程 | 尚未完成的建设项目和购买的在建固定资产。 | “奶茶店正在装修新店,还没开业”。 | 上升:公司“有发展规划”,但也可能“长期在建,进度慢”。 下降:可能“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或“项目终止”。 |
使用权资产 | |||
无形资产 | 公司持有的非物质资产,比如专利、商标、品牌等。 | “奶茶店的品牌价值,秘制配方,专利技术”。 | 上升:公司“品牌价值提升”或“技术实力增强”。 下降:可能是“无形资产摊销”或“品牌贬值”。 |
其中:数据资源 | |||
开发支出 | |||
其中:数据资源 | |||
商誉 | 公司收购其他企业时支付的溢价,代表品牌、客户资源、市场份额等无形价值。 | “花高价收购了隔壁煎饼摊,额外付的钱代表‘好口碑’和‘回头客’的价值”。 | 上升:公司“并购多了”,但要注意商誉减值风险。 下降:如果发生减值,可能公司“并购效果不佳,亏了”。 |
长期待摊费用 | 公司预付但需分期摊销的费用,比如长期租赁 |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公司在税收上“提前支付但未来能抵扣”的部分。 | “奶茶店预付了一年的房租,每个月‘慢慢花掉’”,“交税时多交了,后面能抵扣一点”。 | 通常变化不大,变动大可能公司有“特殊财税安排”。 |
其他非流动资产 | |||
非流动资产合计 | 所有非流动资产的总和。 | “公司长期持有的家底儿,压箱底的资产总数”。 | 上升:公司“扩张投资,发展潜力大”。 下降:可能公司“出售资产,收缩战线”。 |
资产总计 | |||
流动负债: | 公司需要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体现公司短期的财务压力。 | ||
短期借款 | 公司向银行或其他机构借入的需在一年内偿还的借款。 | 奶茶店“向银行借了点急用钱”,短期内要还的“救急贷款”。 | 上升:公司可能“资金紧张,需要短期周转”。 下降:公司“还清了短期债务”,财务压力减轻。 |
向中央银行借款 | 特指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的短期借款,主要适用于银行类企业。 | “银行从央妈(中央银行)那里拿点零花钱”,主要是银行间的资金流动。 | 变化多受金融政策影响,通常不是非金融企业的核心关注点。 |
拆入资金 | 公司(多为金融机构)从其他金融机构临时借入的资金。 | “临时跟隔壁银行借点钱救急”,通常是“短期小额借贷”。 | 上升:公司“短期资金吃紧”,可能在维持现金流。 下降:公司“资金状况改善”,不再需要拆入资金。 |
交易性金融负债 | 因短期交易目的产生的债务,比如金融工具的卖空头寸。 | ||
衍生金融负债 | 公司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的负债,比如期货、期权中的“被动一方”。 | “炒股借的钱”和“玩期货亏的钱”,类似于“炒作中的债务”。 | 上升:公司可能“在资本市场上搞事情”,要注意金融风险。 下降:公司“收缩投资”,或“平仓减少风险”。 |
应付票据 | 公司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签发的需支付的商业票据。 | ||
应付账款 | 公司因采购原材料或服务而应付的款项。 | “奶茶店买材料打的白条”和“赊账买的珍珠和茶叶的钱”。 | 上升:公司可能“延迟付款,资金压力大”,也可能是“采购增加,业务扩大”。 下降:公司“按时还款,信用良好”,或“采购量减少”。 |
预收款项 | 公司提前收到的客户预付款,比如未交付的商品款项。 | ||
合同负债 | 公司因合同义务未履行而需要承担的负债,通常与预收款项类似。 | “奶茶店收了定金,还没发货的订单”,“客户充了会员卡,还没喝奶茶”。 | 上升:公司“订单多,现金流好”,但要保证后续履约能力。 下降:可能公司“订单减少”或“履约能力增强,完成了交付”。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 |||
吸收存款及同业存放 | |||
应付职工薪酬 | 公司尚未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和福利。 | “发工资前的‘员工工资待付清单’”,还欠着员工的钱。 | 上升:公司“可能拖欠工资”,或“奖金待发放”。 下降:公司“及时发薪,员工满意”。 |
应交税费 | 公司已经产生但尚未缴纳的税费,比如增值税、所得税等。 | “奶茶店挣了钱,还没来得及交税”,这些钱早晚要上交的。 | 上升:公司“税负增加,可能利润变高”,但要注意税务风险。 下降:可能公司“及时交税”,或“利润下降,税费减少”。 |
其他应付款 | 公司因非经营活动产生的应付款项,比如借款利息、赔偿款等。 | “公司欠的杂七杂八的钱”,比如“借的亲戚的钱还没还”。 | 通常较为稳定,变动大可能公司有“特殊支出”或“临时欠款”。 |
其中:应付利息 | |||
应付股利 | |||
持有待售负债 |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 |||
其他流动负债 | |||
流动负债合计 | 所有流动负债的总和。 | “公司短期内要还的钱的总账单”。 | 上升:公司“短期债务压力增加”,要注意流动性风险。 下降:公司“还清短期债务”,财务状况更健康。 |
非流动负债: | 公司需要在一年以上偿还的债务,体现公司长期的财务压力和债务结构。 | ||
长期借款 | 公司向银行或其他机构借入的长期借款,偿还期限通常超过一年。 | “奶茶店为了开新店,向银行借了一大笔钱,慢慢还”。 | 上升:公司“长期融资增加”,可能是“扩大生产,投资项目”。 下降:公司“还清了长期债务”,或“缩减投资项目”。 |
应付债券 | 公司通过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在债券到期时需要偿还。 | “奶茶店老板发行了‘奶茶债券’,吸引街坊邻居投资,承诺以后还本付息”。 | 上升:公司“发债融资”,通常利率较低,有助于长期发展。 下降:公司“债券到期兑付”,或“减少对债务融资的依赖”。 |
其中:优先股 | 公司发行的类似债券的股权工具,股东享有固定股息但无表决权。 | “奶茶店借钱,但只给固定分红,不让投资人管事儿”。 | |
永续债 | 没有明确到期日的债券,公司可以长期使用资金,仅需支付利息。 | “奶茶店借了笔‘永远不用还’的钱,每年付点利息就行”。 | 上升: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可能是“扩大业务”或“降低融资成本”。 下降:可能是公司“赎回了优先股或永续债”,减少长期负担。 |
租赁负债 | 公司在租赁资产时形成的长期租赁付款义务,特别是融资租赁(如长期设备租赁)。 | “奶茶店租了高端咖啡机,每月付租金,签了三年合同”。 | 上升:公司“租赁资产增加”,可能是“扩大生产或使用高效设备”。 下降:公司“减少租赁成本”,或“转向自有资产”。 |
长期应付款 | 公司因长期采购、融资租赁等业务产生的长期应付账款。 | “奶茶店买了新设备,跟供应商说‘分三年慢慢还’”。 | |
长期应付职工薪酬 | 公司为员工准备的长期薪酬,例如退休金、离职补偿等。 | “为奶茶店员工退休时准备的‘养老奶茶基金’”。 | 上升:公司“长期支付义务增加”,要关注是否“负担过重”。 下降:公司“减少长期债务”,或“偿还部分长期款项”。 |
预计负债 | 公司因或有事项(例如未决诉讼、担保责任等)可能发生的负债,需要预先计提。 | “奶茶店老板打官司,律师说‘可能要赔钱’,先在账上留点‘打官司的钱’”。 | 上升:公司可能“面临潜在风险或赔偿义务”,要小心“法律或经营风险”。 下降:公司“风险解除”,可能“官司赢了”或“问题解决”。 |
递延收益 | 公司已收到但尚未确认的收入,比如政府补助需要在未来分期确认。 | “政府提前给了‘奶茶补贴’,但得分几年慢慢入账,不能一次花光”。 | 上升:公司“未来收入有保障”,但要关注收入是否真实稳定。 下降:可能公司“已经确认了部分收入”,或“补助政策变化”。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公司因税务上的暂时性差异而需在未来缴纳的所得税。 | “奶茶店提前用了税收优惠政策,将来可能要‘补交点税’”。 | 上升:公司“因盈利能力增强,需预提更多税费”。 下降:公司“税务政策优化”或“盈利下降”。 |
其他非流动负债 | 公司长期债务中不属于以上类别的其他负债,比如长期借款利息、长期预收款项等。 | “奶茶店的‘长期杂项账单’,比如长期合同中的预付款”。 | 上升:公司“可能有新项目,长期负债增加”。 下降:公司“清理了部分长期负债”,财务结构改善。 |
非流动负债合计 | 所有非流动负债的总和。 | “公司未来几年内要还的所有钱的总账单”。 | 上升:公司“长期债务压力增加”,要关注是否过度举债。 下降:公司“长期债务减少”,或“财务风险降低”。 |
负债合计 | |||
所有者权益: | (也称“股东权益”)是公司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剩余部分,代表公司真正属于股东的价值。 | ||
股本 | 公司发行的普通股的总金额,即股东实际投入的资金。 | “奶茶店的合伙人一共出了多少钱”,相当于“公司注册资本”。 | 上升:公司“增发股票”或“扩大股本”,可能是“融资扩张”。 下降:公司“回购股票”或“股本缩减”,可能是“优化股东结构”。 |
其他权益工具 | 除普通股外的其他权益工具,包括优先股、永续债等。 | “奶茶店引入了不插手经营的新股东,或者借了‘永远不还’的钱(永续债)”。 | 上升:公司“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方式获取资金”,但要关注是否过度稀释普通股股东权益。 下降:公司“赎回优先股或永续债”,可能“现金流宽裕”。 |
其中:优先股 | |||
永续债 | |||
资本公积 | 公司除股本外由股东投入的资本、资本溢价(超出面值的发行收入)及其他资本性收入。 | “合伙人多出的钱”,比如“发行股票时溢价部分,等于奶茶店股份卖了个好价钱”。 | 上升:公司“增发股票产生溢价”或“资产重估增值”,公司资产实力增强。 下降:公司“使用资本公积分红”或“亏损弥补”,要小心公司是否“拿老本过日子”。 |
减:库存股 | 公司回购但尚未注销的股份,其金额在所有者权益中以负值列示。 | “奶茶店老板自己买回了一部分股份,先不注销,等时机好再用”。 | 上升(负值增加):公司“回购股票”,可能是“稳定股价”或“为员工激励计划做准备”。 下降(负值减少):公司“将库存股注销”或“重新发出”,可能是“调整股东结构”或“融资需求”。 |
其他综合收益 | 公司未通过损益表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收入和支出,例如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 “奶茶店做国际贸易,汇率波动或投资资产增值产生的‘账面浮盈’”。 | 上升:公司“投资收益好”或“汇率带来正面影响”。 下降:公司可能“投资亏损”或“受外汇影响损失”。 |
专项储备 | 公司为特定目的(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提取的专项资金。 | “奶茶店每个月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专门用于‘奶茶机维护基金’”。 | 上升:公司“更重视专项项目”,通常与公司政策或行业法规相关。 下降:可能公司“专项资金使用完毕”或“政策变动,不再需要专项储备”。 |
盈余公积 | 公司从历年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通常用于弥补亏损或扩大生产。 | “奶茶店每年赚了钱,都存点‘小金库’,以备不时之需”。 | 上升:公司“持续盈利,积累小金库”,财务稳健。 下降:可能公司“拿盈余公积来弥补亏损”或“发放股东红利”。 |
一般风险准备 | 公司根据监管要求提取的风险准备金,主要适用于金融企业。 | “奶茶店担心原材料涨价,提前存点‘风险基金’以备不时之需”。 | 上升:公司“风险意识增强”,或者“业务规模扩大,需要更多风险准备”。 下降:公司可能“降低风险敞口”或“使用准备金抵消损失”。 |
未分配利润 | 公司累积的净利润中尚未分配给股东的部分。 | “奶茶店赚了钱,暂时没分红,还存在公司账户上”。 | 上升:公司“盈利能力强,留存收益多”,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资金。 下降:公司可能“分红派息”或“弥补亏损”。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 母公司股东应享有的所有者权益总和,等于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的合计。 | “奶茶店老板和合伙人们的总资产,扣除所有负债后的真身家”。 | 上升:公司“净资产增加”,股东权益增值。 下降:公司“可能亏损”或“资产缩水”。 |
少数股东权益 | 公司子公司中,其他非母公司股东应享有的权益部分。 | “奶茶店和隔壁煎饼摊合开分店,这部分是煎饼摊老板的份额”。 | 上升:公司“子公司业绩好,少数股东收益增加”。 下降:可能子公司“业绩不佳”或“减少子公司持股比例”。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和少数股东权益的总和。 | “奶茶店和分店合伙人的全部净资产,所有股东的家底儿”。 | 上升:公司“整体净资产增加”,财务状况良好。 下降:公司“可能亏损”或“资产处置带来损失”。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
利润表
项目 | 定义 | 解释 | 趋势 |
---|---|---|---|
一、营业总收入 | 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通过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活动获得的总收入。 | “奶茶店这段时间总共卖出去的所有奶茶的钱”,先不扣成本,先看进账。 | 上升:公司“生意火爆,客流量大增”。 下降:可能是“销售遇冷,顾客少了”,需要警惕市场竞争或经营问题。 |
其中:营业收入 | 公司主营业务(核心业务)产生的收入,不包括其他非主营业务收入。 | “奶茶店真正卖奶茶赚的钱,不算卖二手奶茶机、出租门店赚的外快”。 | 上升:主营业务“持续增长”,公司核心竞争力强。 下降:可能公司“主营业务遇到困难”,需要寻找新增长点。 |
利息收入 | 公司通过放贷或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多见于金融企业。 |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公司提供金融、服务业务收取的手续费或佣金收入。 | “奶茶店把多余的钱存银行拿利息”或“帮朋友卖奶茶赚的中介费”。 | 上升:公司“金融类业务表现良好”。 下降:公司“金融投资收益减少”或“服务业务量下滑”。 |
二、营业总成本 | 公司为实现营业收入而发生的所有成本,包括营业成本、各项费用、税费等。 | “奶茶店为卖奶茶付出的所有开销,包括原材料、房租、水电、员工工资等”。 | 上升:公司“可能扩张业务”,但要警惕成本控制问题。 下降:公司“成本控制得力”,也可能“业务收缩”。 |
其中:营业成本 | 公司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直接发生的成本,例如原材料、人工成本等。 | “奶茶店买茶叶、奶、杯子和吸管的成本”。 | 上升:可能是“销售增长,原材料采购增加”,也可能是“成本上升”。 下降:公司“成本控制有效”,或“销售减少”。 |
利息支出 | |||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 |||
税金及附加 | 公司因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缴纳的流转税及其他附加税费。 | “奶茶店每卖一杯奶茶,都得交点‘奶茶税’给政府”。 | 上升:通常与营业收入增长有关,但要注意税负是否过重。 下降:公司“收入减少”或“税收优惠政策”。 |
销售费用 | 公司为销售商品和服务支付的费用,如广告费、促销费、运输费。 | “奶茶店搞活动、发传单、送小礼品的花费”。 | |
管理费用 | 公司日常管理运营中的费用,如办公费、行政人员工资。 | “奶茶店老板和店员的工资、水电费、店铺装修费”。 | |
研发费用 | 公司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费用。 | “研发‘芋泥奶茶’的新配方,买试验用的芋泥和奶茶粉”。 | 上升:公司“扩大市场、提升管理、加大研发投入”,要注意费用是否合理。 下降:公司“节约成本”,或“缩减开支”,可能是“现金流紧张”的信号。 |
财务费用 | 公司因借款、融资等财务活动产生的费用,例如利息支出、汇兑损益。 | “奶茶店借钱买新设备,要还利息,还有换外币买进口原材料的汇率损失”。 | 上升:公司“融资成本增加”,可能是“加杠杆发展”,也可能“借钱度日”。 下降:公司“降低债务成本”,或“利息支出减少”。 |
其中:利息费用 | |||
利息收入 | |||
加:其他收益 | |||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 |||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 | |||
汇兑损益(损失以“-”号填列) | |||
净敞口套期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 |||
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 |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债权投资、贷出去的款、其他应收款可能收不回来 | 有多少钱可能收不回来 | |
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 | |||
资产处置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 |||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 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各项费用和税费后的利润,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 “奶茶店卖奶茶扣除成本、工资、房租后的‘真赚的钱’”。 | 上升:公司“盈利能力增强”,主营业务健康发展。 下降:公司“利润被成本和费用吃掉了”,要关注公司是否出现经营困难。 |
加:营业外收入 | 公司非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如政府补助、罚款收入。 | “奶茶店得到政府发的‘创业补贴’”。 | |
减:营业外支出 | 公司非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支出,如捐赠、赔偿损失。 | “奶茶店不小心泼了顾客一身奶茶,赔了医药费”。 | 上升:公司“有一笔意外之财”,但持续性较差。 下降:公司“非正常支出增加”,要注意是否有“隐藏风险”。 |
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 公司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总利润,未扣所得税。 | “奶茶店卖奶茶挣的钱,加上偶尔卖旧设备、拿补贴的收入,扣掉赔顾客钱后的‘毛利润’”。 | 上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增强”,不仅主营业务赚钱,偶然收入也不错。 下降:可能“主营业务或非经营性项目表现不佳”,需要警惕公司“依赖偶然收入”来维持利润。 |
减:所得税费用 | 公司根据利润总额计算的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费用。 | “奶茶店赚了钱,政府‘喝一杯’的部分,也就是要上交的税”。 | 上升:公司“利润增加,缴税更多”,这是好事,但要注意税收政策是否变化。 下降:公司“利润减少”或“享受了税收优惠”,需要判断是否可持续。 |
五、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 公司扣除所得税后的最终利润,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 | “奶茶店扣掉所有成本、费用、税费后,老板能带回家的钱”。 | 上升:公司“真正赚钱了”,股东回报预期增加。 下降: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可能面临经营压力。 |
(一)按经营持续性分类 | |||
1.持续经营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 公司持续运营的业务所产生的净利润。 | “奶茶店卖奶茶、搞会员活动赚的钱”。 | |
2.终止经营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 公司已终止或计划终止的业务产生的净利润。 | “奶茶店不再卖煎饼后,卖掉煎饼摊的收入”。 | 持续经营利润上升:公司“主营业务稳健增长”,长期发展有保障。 终止经营利润上升:公司“剥离非核心业务”,但需要关注是否影响公司整体收入。 |
(二)按所有权归属分类 | |||
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 母公司股东应得的净利润部分。 | “奶茶店老板和主要合伙人真正能分到的钱”。 | |
2.少数股东损益(净亏损以“-”号填列) | 公司子公司中其他非母公司股东应享有的利润部分。 | “奶茶店合资的分店,给其他小股东分红的部分”。 | 上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增强,但要注意少数股东利益是否过高影响母公司股东收益。 下降:可能公司“盈利能力下降”或“子公司业绩不佳”。 |
六、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 公司未通过损益表体现,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综合收益项目(如公允价值变动、外汇折算差额等)的税后净收益。 | “奶茶店账面上有些‘浮动收益’,比如手里股票涨了,但还没卖出去”。 | 上升:公司“资产增值”,尤其是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方面表现良好。 下降:可能公司“投资损失”或“外汇波动带来亏损”。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 |||
(一)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 |||
1.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变动额 | |||
2.权益法下不能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 |||
3.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 |||
4.企业自身信用风险公允价值变动 | |||
5.其他 | |||
(二)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 |||
1.权益法下可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 |||
2.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 |||
3.金融资产重分类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 |||
4.其他债权投资信用减值准备 | |||
5.现金流量套期储备 | |||
6.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 |||
7.其他 | |||
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 |||
七、综合收益总额 | 净利润加上其他综合收益后的总收益,反映公司全方位的收益状况。 | “不仅仅看奶茶店卖奶茶赚了多少,还包括卖了旧设备、手里的股票涨了多少,一起算”。 | 上升:公司“全方面盈利”,不仅主营业务好,投资和其他业务表现也不错。 下降:公司“可能某个业务板块表现不佳”,需要分析具体原因。 |
(一)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 | |||
(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 | |||
八、每股收益 EPS: | earning per share | ||
(一)基本每股收益 | 公司净利润除以总普通股股份数,反映每一股带来的利润。 | “每一个股能分到多少‘奶茶钱’”。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量 | |
(二)稀释每股收益 | 在考虑潜在股份(如可转债、期权)后计算的每股收益,通常小于或等于基本每股收益。 | “如果奶茶店可能引入新股东,你现在能分到的‘奶茶钱’可能被稀释成‘半杯’”。 | 上升:公司“股东回报增加”,投资价值提高。 下降:公司“盈利能力下降”或“股份被稀释”,要关注公司股本变化。 |
现金流量表
项目 | 定义 | 解释 | 趋势 |
---|---|---|---|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反映公司在日常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是公司“造血能力”的体现。 |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公司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收到的实际现金收入。 | “奶茶店每天卖奶茶收到的现金,不管是现金、刷卡还是扫码支付,进账了就算”。 | 上升:公司“销售良好,现金流充足”。 下降:可能是“销售不畅”或“销售额增加但回款慢”,要关注公司应收账款是否增加。 |
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 | |||
向中央银行借款净增加额 | |||
向其他金融机构拆入资金净增加额 | |||
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 | |||
拆入资金净增加额 | |||
回购业务资金净增加额 | |||
收到的税费返还 | 公司因享受税收优惠或退税政策而收到的现金。 | “奶茶店老板报销了政府的‘小店税费补贴’,拿到手的真金白银”。 | 上升:公司“可能享受了更多税收优惠”,但要看是否可持续。 下降:可能“税收优惠政策调整”,需要关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 |||
客户贷款及垫款净增加额 | |||
存放中央银行和同业款项净增加额 | |||
拆出资金净增加额 | |||
支付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 |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 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社保及其他福利相关的现金。 | “奶茶店每个月发给店员的工资和‘五险一金’” | 上升:公司“员工规模扩大”或“员工待遇提升”,但要注意是否影响利润率。 下降:可能公司“裁员”或“压缩人力成本”,要小心是否因经营困难。 |
支付的各项税费 | 公司为经营活动缴纳的各类税费,包括增值税、所得税等。 | “奶茶店每卖一杯奶茶,都得交点税,这些税钱就是现金流出的部分”。 | 上升:公司“盈利能力增强”,缴税更多,但要注意税负是否过高。 下降:可能“利润下降”或“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 |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后的净值,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的现金创收能力。 | “奶茶店卖奶茶挣的钱,扣除原材料、员工工资和房租后,真正能落兜里的现金”。 | 上升:公司“主营业务健康发展”,有稳定的现金流入。 下降:可能“经营成本增加”或“回款不及时”,需要警惕经营风险。 |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反映公司在长期资产(如设备、地产、投资项目)上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主要体现公司“理财”和“扩张”能力。 | ||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 公司通过出售或收回投资项目取得的现金。 | “奶茶店卖掉之前投资的咖啡摊,收回了一笔钱”。 | 上升:公司“投资项目回报良好”或“收回部分投资”,现金流增加。 下降:可能公司“投资项目减少”或“未能及时收回投资”。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 |||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 |||
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 | |||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 公司购买、建设长期资产(如厂房、设备、专利等)支付的现金。 | “奶茶店买了新榨汁机、装修新店、申请新品牌专利的钱”。 | 上升:公司“扩张业务”或“投资长期发展”,但要小心投资回报周期是否过长。 下降:可能公司“收缩投资”或“资金周转紧张”。 |
投资支付的现金 | |||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 | |||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的净值,反映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流效果。 | “奶茶店理财、买卖资产带来的现金变化,能不能挣到‘外快’全看它了”。 | 上升:公司“投资回报增加”,或“缩减不必要的投资”。 下降:可能公司“扩大投资,现金流流出增多”,需要评估投资的回报风险。 |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展示公司通过融资、借款、股东注资等渠道获取现金,以及偿还债务、分红支付的现金流出情况。 | ||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 公司通过增发股票、股东注资等方式获得的现金。 | “奶茶店找新合伙人入股,带来一笔资金”。 | 上升:公司“融资成功”,现金流增加,但要小心是否“频繁融资”导致股权稀释。 下降:可能公司“减少融资需求”或“未能成功融资”。 |
其中: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投资收到的现金 |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 |||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 公司为归还借款、债务支付的现金。 | “奶茶店之前借的钱,现在还了出去”。 | 上升:公司“主动还债”,财务压力减轻,但要保证现金流不吃紧。 下降:公司可能“债务增加”或“延期还款”,要小心财务风险。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 |||
其中:子公司支付给少数股东的股利、利润 | |||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的净值,反映公司融资和资金偿还的实际情况。 | “奶茶店借了多少钱,又还了多少钱,最后剩下多少‘融资现金’”。 | 上升:公司“资金链健康”,能吸收外部资金。 下降:可能公司“负债增加”或“分红支付过多”,需要评估资金链安全性。 |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 公司持有外币资产时,由于汇率波动导致的现金价值变动。 | “奶茶店囤了一些外币,结果汇率变动赚了一笔(或亏了一笔)”。 | 上升:公司“外汇投资有收益”。 下降:公司“因汇率波动遭受损失”。 |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公司在一定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数,等于三项活动现金流净额之和,加上汇率变动影响。 | “奶茶店兜里的现金,总体是多了还是少了”。 | 上升: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资金充裕。 下降:可能公司“现金消耗过快”,需要关注现金流断裂风险。 |
加: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 |||
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
财务分析技术
经营效率指标
活动比率:
总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总资产
固定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固定资产
营运资本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运营资本
应收账款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应收账款
- 赚多少钱其中有1块钱待收回。
- 低于2次表示周转慢,可能现金流短缺、大量坏账、虚假收入;2-4次表示回款速度慢,可能有客户信用管理问题和赊销过度;4-6次表示速度一般(建筑业、房地产);6-8次表示合理(制造业、服务业);8次以上表示回款能力强,资金流动高,可适当延长账期吸引更多客户(快速消费品、零售业)。
应付账款周转率 = 购买支出 / 平均应付账款
存货周转率 = 销货成本(费用) / 平均存货(资产)
- 衡量企业 存货管理效率,存货变现为销售收入的能力。存货周转率越高,意味着存货销售和补充的速度越快,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越高。
- 毛利润=产品售价−销货成本
-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本期采购或生产成本−期末存货
- 存货周转率表示仓库中每持有 1 份货物,企业可以销售出去几份货物
- 小于1表示销售不畅,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周转慢,可能导致现金流紧张和资产减值风险;1-5次表示库存周转正常,销售稳定;5-10次表示销售良好,供销链条顺畅,库存管理有效;10次以上表示周转快,销售旺盛,现金流健康,可能库存不足的风险。
存货周转天数 = 365 / 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365 /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 365 / 应付账款周转率
经营周期 = 存货周转天数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现金转化周期 = 经营周期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企业成长性
营收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EPS增长率
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性比率:衡量企业短期偿还能力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 一般情况大于1,1 到 1.5是有偿还能力但资金流动紧张,1.5 到 2是有充足资金偿还,大于2是企业资金过多,存在“资金趴在账上不动”的问题,未能有效投入生产经营。
速动比率 =(现金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应收账款)/ 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 =(现金 + 交易性金融资产)/ 流动负债
防御区间比率 = (现金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应收账款)/ 平均每日支出
长期偿债能力
偿付比率:衡量企业长期偿还能力
债务/资产 比率 = 总债务 / 总资产
债务/权益 比率 = 总债务 / 总净资产
债务/资本 比率 = 总债务 / 总资本 = 总债务 /(总债务 + 总所有者权益)
长期贷款/权益 比率 = 长期债务 / 总净资产
财务杠杆率 = 总资产 / 净资产
利息保障倍数 = 总税前收益 / 利息支出
- 衡量债务风险和偿还利息能力的指标
- 小于1是高风险,利润无法支付贷款利息;1-1.5是财务紧张,刚好能支付,但没有缓存区;1.5-2是基本安全;2-3是健康;3-5是优良,大于5是资本过剩,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过于保守,未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进行发展。
固定费用偿付比率 = (总税前收益 + 租赁支出)/(利息支出 + 租赁支出)
盈利能力
盈利比率:衡量企业盈利能力
销售净利率 = 净利润 / 销售收入 每收入1块钱能挣多少钱
销售毛利率 = 毛利润 / 销售收入 每收入1块钱能挣多少钱
经营利润率 = 经营利润 / 销售收入
税前利润率 = 税前利润 / 销售收入
资产净利率 ROA = 净利润 / 平均总资产
资产净利率* = (净利润 + 税后利息费用)/ 平均总资产
权益净利率 ROE = 净利润 / 平均总所有者权益
资本回报率 = 息税前收益 / 平均资本
其他
杜邦分析法 - 杜邦三分解:ROE = 销售净利率 * 总资产周转率 * 财务杠杆率
在实践过程中,经常用到行业特定的比率
财务预测:
- 敏感性分析法:当某个假设条件发生改变时,分析对企业的影响
- 情景分析:列举不同的情景来做全面分析,比如供应短缺或者顾客减少时对公司的影响
- 模拟分析:将敏感性分析与情景分析中大量不同的概率情况做一次验算,则必须通过计算机实现,这个过程叫模拟分析。
存货分析:
高存货周转率和低存货周转天数,意味着企业的存货管理效率较高。
但是要注意下面原因导致的高存货周转率,是负面信号:
- 企业因销售增长缓慢或负增长,而没有存储大量的存货。
- 因存货减值导致存货的账面价值较低。
存货的增长率与销售增长率变动的关系,可能反应经济周期和预期未来企业盈利的增长
- 公司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迅速增长可能预示着市场强劲的需求,而产成品的增长速度高于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增长速度可能意味着产品需求的下滑
- 存货销售增长率高于存货的增长率可能预示着旺盛的需求,而反之可能预示着需求的下滑等
固定资产分析:
- 固定资产周转率:比例越高,表面固定资产投资产生较多的销售额,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
- 资产年龄比率:主要包括资产年龄和剩余使用寿命
假设以“匀速直线法”计提折旧,且资产预计没有净残值:
- 资产的整体使用寿命 = 资产年龄 + 资产剩余使用寿命 = 资产入账原值 / 每年折旧费用
- 资产年龄 = 资产的累积折旧 / 每年折旧费用
- 资产剩余使用寿命 = 资产账面净值 / 每年折旧费用
企业所得税分析:
企业所得税率:
- 当期应交所得税 =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法定税率
- 有效税率 = 所得税费用 / 会计税前收入
- 现金税率 = 当期缴纳的现金税款 / 会计税前收入
财务报告质量:
高质量财务报告:相关的、完整的、中立的、没有错误的。
高质量的盈利:盈利金额相对于投资金额而言,足够高,同时具有可持续性。
如果财务报告质量低,则无法评估企业的盈余质量。
舞弊三角模型:
- 有实施舞弊的动机或压力
- 有实施舞弊的机会
- 有舞弊行为的合理借口
财务报告被操纵的迹象:
迹象方向 | 具体环节 | 迹象检查 |
---|---|---|
存货 | 存货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 存货的增长水平与行业及竞争对手的存货增长水平是否相吻合。 较低的存货周转率往往说明公司存在存货过时或滞销的情况 |
资本化、费用化的选择 | 政策 | 关注公司的资本化政策与费用化政策,比如利息费用处理。尤其关注其政策与行业普遍适用办法之间的区别 |
现金流 | 现金流和净利润的关系 | 计算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与 净利润 的比率 (如果该比率持续下降且小于1,则应重点关注公司权责发生制政策的合理性) |
会计估计 | 比如,折旧中残值和预计使用年限估计的合理性 | |
关联交易 | 关联交易 往往需要重点关注 | |
特殊事项 | 非经常性交易事项 的处理是否合理 |
公司的治理结构与管理层
主要股东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
管理层背景及公司治理情况
股权结构及股东回报策略(分红、股票回购等)
估值分析
财务报表建模和证券估值
- 利润表预测
- 现金流量表预测
市盈率(PE)、市净率(PB)、PEG
EV/EBITDA、股息率(Dividend Yield)
自由现金流折现(DCF)、相对估值法
行业与竞争优势
波特五力模型
行业内部现有公司间的竞争:如果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对手越分散,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差异越小,退出壁垒越高行业发展较缓慢,市场需求量小,通常该行业的内部竞争越激烈
新进入者的威胁:一个行业的 进入壁垒越高新进入者对该行业的威胁越小
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的相对表现越好消费者对替代品越偏好,替代品对原有行业产品的威胁则越大
客户的议价力:客户的议价力取决于三方面:客户的体量大小和集中度,客户转向其他供应商所付出的转换成本,客户是否可以自行生产出该商品
供应商的议价力:供应商议价力取决于三方面:供应商的集中度,替换供应商所付出的转换成本,供应商产品的替代品是否容易获得